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中小学打造“大思政”特色课堂,把家庭、学校、社会融为一体,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使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思政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如何对待老师的批评?”“面对老师的批评该怎么办?”近日,在寻乌县南桥中学的校园里,赖思老师上了一堂别样的思政课。
赖思老师将学生划分为4个阵营,限时5分钟,让学生分工合作,自由讨论问题。“教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初一学生陈巧云说道,“教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学生反省自己,改进不足。面对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蒙以养正,圣功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政课给学生从小埋下了“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
走进寻乌中学,可以看见写有“寻乌县图书馆”的一栋大楼,学生们在这里津津有味地阅读着图书,为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学校充分利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为学生带来精彩的思政大课。
“红土风”研学课程,使学生在研学中悟透“苏区精神”“唯实求真”等精神的真实内涵;“客家韵”研学课程,让学生知晓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智慧,让学生在研学中阐释“客家精神”内涵;“东江源”研学课程,使学生有了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学校的这些特色课程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成功激发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思政之“料”融入课程“大餐”
用歌曲对话革命先辈,用画笔画下红色记忆,用纸笔写下生活巨变……寻乌县中小学以思政之“料”融入课程“大餐”,让家乡的红色地标成为同学们心中的红色课堂,在各类音乐舞蹈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让思政课既“营养丰富”,又“美味可口”。在菖蒲中小学的校园里,教师组织学生排练《红星闪耀万泉河》舞蹈,学生传唱红色歌曲,教师给学生讲述当年红四军割冰开路的故事,讲述“菖蒲会见”“一根火柴,点亮中国”等红色故事,让学生感悟初心使命。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中小学在拓展“大思政”教育资源中,以传统文化为“根”,以红色文化为“魂”,以绿色文化为“智”,构建“大思政”格局,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让思政之“料”更鲜活,课程“大餐”更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