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借鉴  >>  正文

蚂蚁之眼:用另一只眼睛看课程思政——五年制高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示范研究中心负责人能力提升培训小结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7日  浏览量:

前段时间读到一篇文章,作者在文中详细介绍了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飞鸟之眼”、“蜻蜓之眼”和“蚂蚁之眼”。飞鸟之眼,高瞻远瞩、一目千里,视野最为开阔,但却浮光掠影,视力分散而没有焦点。蜻蜓之眼,掠地而行,离景物不远不近,聚焦中观层次的问题,但还是飞得过快,虽偶有停驻,却终归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蚂蚁之眼,贴地慢行,所见有限却精确细致。与飞鸟和蜻蜓相比,蚂蚁显得微不足道,但是蚂蚁虽小,却有着自己特有的优势。看似最不起眼的它们,却是最为亲近泥土,亲近自然,它们每天都在用身体丈量着土地,用触角嗅着泥土的味道。蚂蚁的视野虽不甚宽广,但是它们却精心地改变着脚下的土地。当下,作为五年制高职课程思政示范研究中心负责人,我想借用“蚂蚁之眼”视角去和培训专家碰撞思想,竭力用另一只眼做课程思政研究的智慧观察和思考。

一、“走近”课程,绘制“课程重构”价值图谱

在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学既要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飞猛进,还要积极应对职业教育进入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新阶段(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为基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历史使命。课程思政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艰巨任务。可以说,新形势下的课程思政建设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

专业课程的核心理念、价值诉求已经成为教学自身独特价值的重要标志。面对“三教”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仅需要在内容和资源上取胜,获得人才培养竞争优势,更需要顺应时代大势,在重构课程层面赢得突破制高点。内容和资源能够用看得到的指标进行衡量,但重构课程的价值往往更多体现为“无”,但这个“无”恰恰就是学生成长的“精神之根”,具有生生不息的课程观价值。“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中的这句话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思政同教学设计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无中生有”的道理。正所谓“根本固者,华实必茂”。

二、“走实”课堂,践行“五育并举”育人理念

蚂蚁之眼,它能够以平等的视角观察到尽可能翔实的学生外在表现,更能使我们看到不易被发现的隐藏的学生真实,透过学生学习的轨迹找到当中千丝万缕的联系。课堂是育人阵地,育人的任务只有不被肢解,“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这句话才能落到实处。怀特海讲过这样一段话:“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我们都知道,给学生讲再多的游泳知识,如果不让学生进入到泳池里亲身体验,他无论如何是学不会游泳的。要让学生踏入生活之河而毫无惧色,关键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世界和生活世界建立起连接,把学习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融为一体。因此,我们必须紧扣“五育并举”主线,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用适用的理念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前沿性与时代性,用适合的方法体现教学先进性、互动性与针对性,较好地规避了“表面化”“硬融入”的现象,基本解决了课程思政“主战场”“主渠道”的“最后一百米”“临门一脚”的问题,彰显了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培养时代新人。

三、“走心”教学,实现“同频共振”教学设计

课堂特别需要引导学生看见生活的多样性和其他可能性,用更宽广的视角去看待和思考世界;以生活为土壤,以一种“蚂蚁”对待泥土一样的专注精神去感受、去聆听学生心声,将所学所思反哺到专业学习之中,建设更加饱满充实的教与学生命力,形成良好的意识形态,提高个人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三观。

建议教师一是在教学设计中一有不舒服就要逃避或跳脱,有些联结关系或者有些环境和活动,可能当下会让我们不舒服,但是如果我们稍微坚持与它共处一段,抛开定见,巧思课程思政元素,也许会发现,它好像能补我们的缺,让自己的意识和觉知更大扩展一层。二是专业教师在“守”某个教学点或是重难点的时候用力大了些,神过紧。可以结合课程思政元素。对于课堂而言,就像是静坐的时候能守中焦脾胃,与其守中焦、下焦或其他任何部位,不如时时记得放松、自然、不用力。课堂也同理,就是一个趋向均匀的状态。这个方法能对治自己的“紧”,这样教学设计能力就会越来越好。

十年铸一剑,课思永争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进一步加大投入,大胆创新,全力以赴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怀着坚守的信念、飞扬的情怀、超越的理想,我们且行且思、继往开来,力求让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掷地有声,让课程更贴近学生的心灵以排头兵的担当、先行者的勇气,推动学校课程思政和“大思政课”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施捷 南通中专科研处处长 教授)